藏在书中的深情

2022-12-09
来源:湖南政协新闻网

生活中,如能遇到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,确系人生一大幸事。作家李修文的散文集《山河袈裟》,便是这样一本值得重读的好书。


该书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,全书共收录33篇文章。当初欲购此书,只看书名,便心生欢喜。“山河袈裟”四个字,颇含深意。对于书名,作者如是解释:“唯有写作,既是困顿里的正信,也是游方时的袈裟。”正信,佛教语,意指笃信正法之心。游方,游历是也。至于袈裟何意,自不待言。


书中多写困顿里的小人物、生活中的旧尘埃,是确需有人为之奔走、呐喊、抒写的。譬如首篇《羞于说话之时》中待宰的羔羊,《郎对花,姐对花》里为生活坠入风尘的年轻母亲,《火烧海棠树》中连遭子残夫丧噩运的剧团失业女演员,《长安陌上无穷树》中病房里相互温暖的老师和学生……在这乱糟糟的紫陌红尘里,作者遭遇了,感受了,心痛了,如果不诉诸文字,他会羞愧、惶恐、自责。写下它们,既是本能,也是作者的自我拯救。


重读需精读,重在体会文字韵味、内在情感、行文意境。在《羞于说话之时》一文中,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汶川地震后的一个故事,在双方都做好了大打出手的准备时,一个在废墟中捕捉萤火虫的独臂孩童,让大家得到了和解。作者停止了“逃跑”,满眼含泪地看着那个孩子。这一段,读得我热泪盈眶。


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会深刻感受到,面对芸芸众生,作者是如此深情。在《阿哥们是孽障的人》中,他把深情给予了那群唱青海花儿的弟兄;在《每次醒来,你都不在》中,他把深情献给了那位失去儿子的父亲;在《一个母亲》中,他把深情投射在了那位为疯儿子而苟且活着的农村女人身上……如果不是饱含悲天悯人之情,如何能够写出这般充满怜悯的温柔词句。


我在读《别长春》一文时,蓦然想到那年刚毕业分到南方某农村派出所工作的日子,身处异乡,语言不通,痛苦孤寂,这种刻骨铭心的感觉,想不到20年后会在书中“遭遇”。正是书中那种情真意切的表达,让我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。


本书的其它篇章,诸如《堆雪人》《苦水菩萨》《在人间赶路》《小周与小周》等篇,皆含深情,诚可一读。最后,你还要重点读一读《枪挑紫金冠》一文。为何?在和新冠病毒缠斗的三年中,生活中难免会有诸多不如意,此时,何必借酒消愁。你不妨把自己想象成名将花云,策马狂奔,穿越山河,带兵入城,一枪挑落“生活”头顶的这副紫金冠即可。如此,甚好。


“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”好的作品,须与读者共情。掩卷而思,对于共情,《山河袈裟》无疑是做到了的。


文 | 百夫长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